韓知霏
從同一扇窗户望出去,向上看是天空,向下看是大地。世界什麼模樣,往往取決於你的視角。
“採菊東籬下,悠然見南山”這是陶淵明的詩。長久以來,人們都習慣把他看作一個與世無爭的田園隱者。可實際上,作為一個深諳儒家進取救濟思想的官員,陶淵明豈是一味避世隱居的人?
仕途的失意讓他在面對人生選擇時,於進退之間,取捨分明,果斷選擇了退,且退得乾淨徹底。古人説“五十知天命”,陶淵明顯然已經看懂了自己的命運,這其中雖因形勢使然,也有無可奈何的成分,但更多的,是明察秋毫、洞悉塵世的超然與從容。生活關上了一扇門,必然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。他終於掙脱塵網,過上了“噯噯遠人村,依依墟里煙。狗吠深巷中,雞鳴桑樹顛”的田園生活,迴歸自然,了卻心中的田園夢。這不是馬放南山的守成,而是悲天憫人、以退為進的進取,這種宜官則官、宜隱則隱的人生選擇,使陶淵明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陶淵明。
有人説,一個精神燦爛的人,可以活成一座花園,這樣的燦爛,源自對生活的態度,而態度,更來源於對生命的信仰。“人民楷模”王繼才數十年如一日,早晚例行巡島,堅持在開山島上升五星紅旗。孤燈伴倦影,荒島現新生,王繼才夫婦在島上開闢出生機勃勃的“格子田”。面對困境,正因將目光聚焦於“家就是島,島就是國”。王繼才把“靠自己”、“不抱怨”作為人生信條,海島愈冷情愈熱,耿耿忠心天海間,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。如今,開山島已成精神花園,年輕人接過了寶島精神的接力棒,一批批黨員幹部來到這裏重温入黨誓詞。
面對疾風驟雨,有人怨天尤人,有人破罐破摔、自墮自棄,而蘇軾卻留下了動人詩篇:“竹杖芒鞋輕勝馬,誰怕?一蓑煙雨任平生。”宦遊四十載,足跡半中國,生存不避艱辛,艱辛活出美感。一個人可以被毀滅,但永遠不可以被打敗。生活熱情永不衰減和精神世界豐富燦爛的人,必將擁抱更多美好。
給靈魂一方迦南地,放空為汲取,靜中悟本真,於閒素處積昂揚心。信仰永存,青春才能永駐。唯有內心堅定如是,生命,才能在任何時候,都綻放出璀璨的光華。